分类列表
新闻分类
对于考生来说,“择优录取”其实就是“择分”

  在高考录取的大原则中,高考成绩是重要、直接的标准之一。高考成绩是衡量优秀与否的主要方面,也是高校录取的首要考虑因素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高校“择优”显然选择了高考成绩。

  原因:

  首先,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应根据考生成绩(含加分)进行排名。如果分数不够,就不会向高校备案;

  其次,高校在安排专业时,分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。无论采用什么录取规则,分数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。因此,对于考生来说,“择优录取”其实就是“择分”。

  特长&单科优势

  当然,“分数选择”的标准对不同的大学是不同的。即使高考成绩相同,由于考生对不同科目的学习掌握程度不同,高校的“分数选择”标准也不同。用高考成绩来判断考生的能力并不一定是正确的。

  除了高考总分外,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和优势,如单科优秀,也是高校选择优秀学生的重要标准。

  原因:

  例如,一些工科大学不仅要看高考成绩,还要参考考生的数学或综合科学成绩。考生档案成绩相同时,一般优先考虑数学或综合科学成绩较好的考生;一些综合性大学在考生成绩相同时,参考科目不同,可能是英语、语文或综合科目。

  因此,在“择优录取”的标准上,大多数高校都会在《招生章程》中注明。比如单科要求、语言要求、政审体检要求、专业水平差等。,而一些专业还会提出身体要求和附加考试、复试、面试要求等。

  如何理解“择优录取”

  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择优录取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“择优录取”。一些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录取原则了解不透。他们只是认为择优录取完全取决于高考成绩,这不是择优录取的初衷。

  选择是基于分数,但不仅是分数理论,学校特点、考生的兴趣和专业知识、内在潜力都是重要的参考。例如,一些高校在独立选拔和录取时,将综合考生申请材料、中学学科成绩、竞赛获奖、大学笔试、专家面试等因素,确定独立选拔和录取的预录取名单。

分享到